一、设备运行保障与日常维护
1. **巡检与点检**
- 每日按计划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巡检,检查润滑系统、传动部件、电气连接等关键部位,记录运行参数(如温度、振动、噪音),识别潜在异常。
- 执行**预防性维护计划**,包括清洁设备、更换磨损部件(如轴承、密封件)、补充润滑油等,延长设备寿命。
2. **保养管理**
- 制定并落实设备定期保养方案(如季度保养、年度大修),协调维修班组资源,确保保养任务按时完成。
- 监督设备润滑管理,确保润滑点位、周期、油品符合规范,避免因润滑不良导致故障。
二、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
1. **快速响应与修复**
- 对突发设备故障进行**即时诊断**,使用专业工具(万用表、振动分析仪等)定位问题根源,执行部件更换或调试,最短时间恢复生产。
- 分析重复性故障原因,提出改进方案(如优化零件材质、调整安装工艺)。
2. **技术支持与协作**
- 为操作工提供现场指导,规范设备操作流程(如启停顺序、负载控制),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故障。
- 协同工程师处理复杂技术问题(如PLC程序错误、机械结构失效),参与设备智能化改
三、设备管理与技术优化
1. **安装调试与验收**
- 参与新设备进厂的安装、调试及验收,按技术标准测试设备性能(如精度、产能),确保符合生产要求。
2. **持续改进**
- 收集设备运行数据(故障率、停机时长、能耗),分析趋势并提交**优化报告**(如建议更换高效电机、引入预测性维护系统)。
- 主导或协助技改项目,例如将手动设备升级为自动化产线,提升设备综合效率(OEE)。
-四、安全规范与培训
1. **安全合规**
-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(如上锁挂牌LOTO制度),确保维修期间人员与设备安全。
- 定期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(急停按钮、防护罩)有效性,及时消除隐患(如漏油、漏电)。
2. **技能培训**
- 组织设备操作与基础维护培训,提升一线人员技能水平;编写设备操作手册、故障处理指南。
五、文档记录与资源协调
1. **技术文档管理**
- 完整记录维护、维修、点检数据,建立设备电子档案,为故障分析提供依据。
- 编制备件采购计划,评估供应商报价与质量,管理库存(如安全库存设定、旧件回收利用)。
2. **跨部门协作**
- 对接生产部门安排维修窗口,协调外部供应商进行专业维修或备件加工。